二零二二过完一半了

2022-07-19 NOTES 1,653

这两个月一直没有得空闲静下心来沉淀自己,情绪也变得暴躁易怒,这样不好,需要这一阵尽快调整自己。

疫情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两年了,第三个年头仍然望不见尽头,国内的动态清零政策依然延续且在经济处于下滑区间后坚持不动摇。

在这期间,我也经历了一次密接小区被封的窘迫,一度认为可能要遭受上海封城同样的悲惨境遇。

幸运的是只是密接,几轮检测下来无确诊,七日后小区如愿解封,没有上演人道灾难。

这半年来世界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首先是俄乌战争,虽然叫“特别军事行动”,但也没发现特别在哪里,打的是19世纪的攻坚战,用的是20世纪的武器弹药,蹭的是21世纪的网络热点,让战争与普通人不再遥不可及,随时随地键军不是梦。

再加上08年之后各国央行深入践行凯恩斯主义,大开货币闸门,用行政手段不断刺激经济。

原本的经济循环大周期一再被人工延迟,也创造了一波持续长达十年的虚假繁荣,在这十年中经济蛋糕被泡沫吹大,但是科技及工业成色并没有显著变化,导致各行各业日益内卷。

以下是想到哪说到哪:

战争是什么

上次关注时事还是2022年2月24日俄乌开战之后,一直关注战争走向,也同步了几篇对世界局势的前瞻预测文章。

转眼一百多天过去了,战争之外的人们已经日渐麻痹,俄罗斯闪电战玩成了车轮战,最近居然在乌东地区为争夺一城一池展开拉锯,很难想象,看美军打多了,以为世界真的进入了21世纪,原来现实是还在19世纪,现代战争一点也不现代。

战争打的是钱,但是没钱才更要战争,这两者是永远绑定的好哥们,这才是战争的本质。

俄乌战争早不打晚不打,非要在疫情爆发了两年之后打,与各国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企、财政压力增大、内外部矛盾激化都密不可分。

政治人物通常都有众多智囊幕僚在旁出谋划策,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自然看的都会比普通人远很多,所以在俄乌战争近两百天后的今天,高盛、马斯克都在预测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会进入衰退周期是不无道理的。

战争是残酷的,但又无法避免,这张断手楼是战争典型的见证,一枚炸弹在楼中间爆炸导致楼体坍塌形成对称的两栋楼,无数人的安身立足之地就这样被摧毁了。

疫情还没结束

说说疫情,上海封禁两个多月之后终于获得解封,这不完全是政治开明了,而是财政撑不住了。

从最近公布的二季度GDP数据来看,仅同比微增0.4%,这还是官方数据,不说官方数据有多水,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经济环境有多差,上海、深圳、北京、西安、武汉多个大城市轮候封城,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国内的信息封锁导致众多国人认为一有病毒就应该扼杀在摇篮中,实则从历史上看,从来没有病毒是被人类消灭的,都是病毒自己隐匿转移或是销声匿迹才结束疫情大流行的,病毒也是生物,它们的求生欲比人类要强得多,如果没有宿主,它们也就没法繁殖生存。

封禁带来的生产、运输、信息、人员流动停止或是隔绝等次生灾害一点也不比病毒流行要低,如果世界经济在2022年下半年进入衰退周期,中国一定不能独善其身,在这个大周期下如果还继续执行所谓的动态清零标准,那么失业率也会攀上新的顶峰,正如网络段子所说“当新一届毕业生迈向社会,发现老板都待业了”。

几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医务工作者会如此受到重视和与生活息息相关,谁也更不会想到,病毒检测居然会成为一种月薪上万的职业供不应求。

行程码被创造出来,用以监控所有人员的流动,与身份证明的绑定和人脸识别的加持,让所有人无所遁形,并且已经在近期郑州金融维权中得到实战应用。

如此,疫情下发疫情财的大有人在,总有人会有办法托关系,无数检测机构医疗实验室雨后春笋,都想分一杯羹,但是突遇医保局发文不允许使用医保基金结算,费用结算顿时成了难题。

后续看情况如何发展,想做政策生意,关系得不是一般的才行。

区域不平衡无法弥补

诚然,国内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各地医疗水平也有巨大鸿沟,按政府宣传口径,如果放开封锁,会使得感染者人数飙升,医疗资源被过度耗尽,无数人得不到有效救治会失去生命。

不过多评价,只能说这是一种宣传话术,从来都是先做后说,宣传就是让你觉得做的对。

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得不提到“共同富裕”,近几年各路专家各显神通,新词新概念此起彼伏。

但是共同富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当财富源源不断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于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却是地理因素决定的,九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总有沿海平原与内地高原之分,温热多雨与高寒贫瘠之分,这是人口大方向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根本逻辑。

未来全国人口达到顶峰后一定会在大中城市间形成个位数的都市圈,大部分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都聚居于这几个都市圈中,大片的贫瘠土地会遭到遗弃,如同远东西伯利亚,即使俄政府使尽政策手段,也仅仅能吸引一部分拓荒者前去苦寒之地。

想让不同区域间协同发展,达到大同社会,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

Zipf 法则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规模会服从Zipf法则,Zipf法则指一个城市人口在全国的排名取对数+这个城市的总人口取对数的和,应该是一个常数a。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个国家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为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两倍,是第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三倍,以此类推。

Zipf法则还有一条补充规则,那就是随着国家人口规模的扩大,首位城市的人口集聚度会因国家总人口增加导致的城市数量增加而降低。简单地说,就是国家越大,人口越多,大城市的人口聚集度会减少。

这是因人口变多,能够维持规模效应的城市变多,同时,距离变大,首位城市虽然有吸引力,但离家乡太远,人们不愿意去。也就是说,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更多的地区性大型城市是符合规律的。这些城市会分掉特大城市的人口。

根据《2022年毕业季调研分析报告》,今年毕业生找工作,就有38%的毕业生选择新一线城市是因为离家较近。

中国很大,可以存在多个区域中心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外,比如成都、武汉等等,都可以成为区域中心。但无论如何,能成为区域城市的,总是有限的几个,人们会向这些地方移动,那么,另一些地方的人就会减少。这个规律对个人而言,就意味着,如果你没有在这些中心城市定居,将来你的孩子,可能还会走一遍你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规律也预示了,那些距离一线城市近的地方,反而会被虹吸。反过来说,像成都这样离得比较远的,反而能自成一体。

目前,全国主要城市基本都已发布2020年统计公报,公布了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26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步入负区间。北方城市有三个,即辽宁的沈阳、抚顺,山东的威海。南方城市有5个,都在江苏,即泰州、扬州、镇江、常州和无锡,全都迈入自然人口负增长行列。

一个地方人口下不下降,与它本身的经济实力,以及与离它最近的中心城市的距离有关。

无锡虽然经济不错,也有规模效应,但靠近苏州与上海,自然会被这两个规模更大的城市虹吸。甚至由于离得太近,都无需高铁,高速公路就能产生虹吸效应,一日往返。那么,无锡的年轻人自然会到苏州、上海去。同样,苏州、上海、无锡,都摆在面前,选择前两者的几率更高一些。

人的选择虽然是直观的,但这背后,实际上就是选择去人均GDP高的地方。

这里的人均GDP,必须是基于一个相对较大的地域。比如,上海周边的无锡,虽然人均GDP更高,但体量太小。无锡的华西村,人均GDP更高,但显然不会成为人们选择的一个主要目的地。

未来半年会怎么样

近期李克强在福建组织座谈会,着重强调的就是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保障国家财力大梁,加大对上缴中央及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可见财政之窘迫,中央求到地方,这是自从九十年代分税制改革以来近二十年未有之事。

美联储还将多次加息缩表,全球货币将加速回流美国,全世界流动性都将紧缩,大经济环境问就是不好,继续问就是会越来越差。放的水终究是未来之水,如果没有增量那每年债务利息就足以压垮一国财政。

中国还能不能走出一个类似08年那样的独立行情,很难说。

按目前基本面情况来看,中国底子尚在,仍有大量适龄人口托底,消费能力仍未完全耗尽。

只是未来政府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

上海瑞金医院砍人事件、北京联通伤人事件、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

越来越多的伤人事件爆出,且无一例外都是因情绪发泄导致的,全社会戾气加重,加之996福报给所有人打的鸡血,一旦奋斗被认为是毫无意义,那整个社会压制许久的情绪就会被引爆。

要说未来会怎么样发展,谁也不知道,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二十年,可能中美必有一战吧。

年中反省自己

不知不觉扯远了,回归反省自己,二零二二不知不觉就过完了一半,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很少人能有确定的人生,抓住风向,跟对队伍,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最正确的事情。

跟对人,做对事,讲对话,是所有普通人上升阶梯的唯一路径,与君共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如止水,切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ß Light Dark